我的股票

    名稱 現價 升跌

    資料報價延遲十五分鐘

    【跨市思維】股票市場不等同於整體經濟

    【分析】 2022/11/28 12:08

    【now.com財經】據統計,科技股目前佔標準普爾500指數大約24%。然而,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了一些,因為許多大型企業在分類中都不屬於科技板塊。最明顯的例子有亞馬遜和Tesla,兩者都被歸屬為非必需消費品分類,而且是該界別中最大的兩家公司;另外,Facebook、Google和Netflix就被歸類為通訊板塊。

    事實上,這些公司中有許多現在已經成為不少人生活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很難將它們簡單歸類為某一個行業。因此,籠統來說,科技類公司可能實際上佔標普500指數的三分之一或以上。惟不幸的是,上述這些科技企業先後公布大規模的裁員計劃,這難免讓人進一步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

    不少人都可能會將科企裁員聯想成「礦坑中的金絲雀」,甚至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第一張倒下的骨牌。然而,從實際的狀況來看,科技公司對整體經濟的重要性實際上遠不如對股市的重要。根據高盛的一份針對科技公司裁員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把互聯網出版、廣播和網絡搜索領域的所有員工都立即解僱(儘管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美國整體失業率的上升幅度也不會超過0.3百分點。事實上,科技行業只佔整個美國勞動力市場的2%左右。部分原因是科技公司營運效率更高,並不需要像鋼鐵廠那樣多的員工。

    再者,其實股市在許多方面並不等同於整體經濟。其中,標普500指數中更多的是關於商品的製造和銷售,但美國的GDP更多是關於提供服務。換句話說,股票市場更多的主要部分是反映製造和銷售東西的公司,而經濟主要是反映普羅大眾享用這些東西所做的事情。儘管大多數時候股市和經濟都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但有時也會出現分歧。值得留意的是,標普500指數從海外獲得大約40%的收入;其中,科技股更加高達近60%。

    在整體經濟的利潤(聯儲局的數據)繼續創下歷史新高下,今年的股市也曾一度如此。惟不幸的是,由於遇上通脹和利率大幅飆升,投資者不願意繼續為股市付出高昂的估值。情況就有如鐘擺一樣,有些時候投資者願意為股市付出很高的市盈率(P/E)倍數,有時卻剛剛相反。事實上,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1940年代的實質GDP經濟增長(5.8%)雖然較高,同期的股市回報只有7.2%;但1950年代的實質GDP經濟增長只有4.2%,股市回報率卻高達14.3%。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的實質GDP增長率基本上非常接近,但股市在70年代表現卻相對糟糕(0.7%),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卻有出色表現。

    就像「遛狗理論」一樣,股市有時會從經濟中獲得線索,但有時候股市卻有自己的方向。筆者當然不知道2023年的經濟會發生什麼,因此即使宏觀經濟出現持續的增長或衰退也不會對感到驚訝。然而,即使有一個水晶球可以預測新一年的經濟會出現哪些情況,但它也可能無法幫助預測股市的真正走向。 

    李浩然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