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com財經】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在即、加上中美博奕,向來對外圍市場敏感的港股,近年幾乎「跟跌不跟升」。3月中,港股市帳率跌至0.88倍,為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最低,近期港股反彈約4,000點,惟成交不振。現在是投資者貪婪的時候嗎?
上月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港上市的百濟神州(06160)、百勝中國(09987)、再鼎醫藥(09688)、和黃醫藥(00013)及微博(09898)六間中概股遭納入「預定除牌名單」,觸發中概股急瀉。
3月底,美證交再宣布於除牌名單上,加入富途控股及百度集團(09888)等五家公司,雖然對股市影響大不如前,惟中概股陰霾揮之不去。中證監力挽狂瀾,表示正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正商議解決方案。據內媒報道,監管部門亦積極落實金融委3月16日會議精神,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中概股受政治因素影響
由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到現時憂慮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中概股退市。去年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美國企業數目下降至18年新低,中美持久的角力戰可見端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估值高昂,借勢調整意料之內。自2021年2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數11,001錄得歷史新高,至今累計跌幅約六成。轉身夠快的投資者,當然可以食盡反彈浪。不過當中資股的投資價值,不僅再以基本因素評估,而受政治因素及國家政策影響,隨時殺個措手不及。
加息無阻科技創新步伐
老實說,就目前形勢而言,目光放得更遠,投資不能僅集中於一個市場,以俄烏戰事為例,亞洲股市的跌幅相對輕微。無可厚非,科技股為大勢所趨,元宇宙興起,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Web 3.0時代,即使美聯儲5月加息,亦難阻科技創新步伐。俄烏戰爭緩和,投資者看準時機作相關部署,ETF能捕捉一籃子的股票,免卻單一市場風險,適合長線投資。iEdge Factset環球互聯網指數,追蹤全球收入首30大的互聯網公司,由2012年至去年年底,一直跑贏納斯達克100指數,相關ETF不妨可關注。